5月27日上午,平顶山说唱文化(宝丰)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内,参观者们对着一卷《清明上河图》剪纸啧啧称奇,纸上商铺、城楼、桥梁、船只等线条细密明朗,人物生动传神。“画面丰富,繁而不乱,这剪纸刀工真精深!”

这卷长11.05米、宽0.5米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是宝丰县73岁的剪纸艺人孙花叶的杰作。她遵照原作,用红色镭射纸,采用套剪、连剪、分剪3种技法,剪刀、裁刀等4种刀具耗时2年完成,现收藏于保护发展中心。

“剪纸上光人物就有多个,动作、神态又都不一样,房子和树交叉套叠,尤其这段集市热闹的很,线条细小,很费功夫!”孙花叶介绍道。

这幅作品耗时耗力,一个70多岁的老人缘何能完成如此富有挑战性的创作?

孙花叶介绍道,“小时候,我外婆可会剪纸,我自己也‘热’这个!”所以,她自8岁开始跟外婆学习剪纸,剪纸技艺日益纯熟,至今已经剪了60多年。

“你剪得这么好,整张的《清明上河图》能剪吗?”几年前,别人一次偶然的询问让她上了心。“县里很重视,领导们多次上门鼓励我多创作优秀作品,传承好宝丰剪纸文化,剪《清明上河图》也是我多年的梦想。”

于是孙花叶开始从多种渠道搜集《清明上河图》的相关材料,潜心研究。做足功课的孙花叶于年初开始创作,“纸张薄得像头发丝,生怕断了,我剪裁的时候紧紧摁着,一天下来手指麻木到没有知觉!”整个创作她用坏了20多个刀片,垫纸的玻璃也摁坏5块。

“这卷剪纸,能被平顶山说唱文化(宝丰)生态保护发展中心收藏展示,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技艺,我感觉非常有意义!”孙花叶自豪地说。(通讯员刘淑改何五昌)#因为热爱平凡不凡#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wh/8636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